產(chǎn)地分布:
原產(chǎn)中國,分布很廣,北自黃河流域,南至兩廣及西南各省均有;常散生于低山丘陵及平原,其中以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等省最多。
形態(tài)特征:
雌雄異株落葉喬木,高達30m,胸徑2m,樹冠近圓球形;樹皮薄片狀剝落。通常為偶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小葉10~14,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5~9cm,先端漸尖,基部偏斜,全緣。雌雄異株,圓錐花序,雄花序淡綠色,雌花序紫紅色。核果徑約6mm,初為黃白色,后變紅色至藍紫色,若紅而不紫多為空粒。花期3~4月,先葉開放;果9~11月成熟。
生長習性:
喜光,幼時稍耐蔭;喜溫暖,畏嚴寒;耐干旱瘠薄,對土壤要求不嚴,微酸性、中性和微堿性的沙質(zhì)、粘質(zhì)土均能適應(yīng),而以在肥沃、濕潤而排水良好的石灰?guī)r山地生長最好。深根性,主根發(fā)達,抗風力強;萌芽力強。生長較慢,壽命可長達300年以上。對二氧化硫、氯化氫和煤煙的抗性較強。
繁殖培育:
1、采種:
黃連木3至4月開花,9 至10月果熟。當果實從紅色變?yōu)殂~銹色時及時采果,否則10天后自行脫落,銅綠色果實是成熟飽滿的種子,紅色、淡紅色果多為空粒。采種選擇20~40年生長健壯的母樹上采集,當果實由紅色變?yōu)殂~銹色時即成熟,熟后10天左右可收獲。及時將采收到的果實放入40℃至50℃的草木灰溫水中浸泡2至3天,搓爛果肉后,除去蠟質(zhì),然后用清水將種子沖洗干凈,陰干后貯藏。
2、種子處理 :
將采收的種子浸入40℃~50℃的草木灰溫水中浸泡2~3 天,或用5%的石灰水浸泡2~3天, 搓爛果肉,除去種皮蠟質(zhì),撈出沉在水干后儲藏。秋季育苗,隨采隨播,種子不進行處理,于晚秋土壤封凍前播下。
3、層積貯藏 :
第二年春季育苗,當年冬季種子需要貯藏。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,挖深、寬各一米的坑,將種子與濕沙按1:3的比例混合均勻,倒入坑中,距地面15厘米處填入河沙,做成土堆,在坑內(nèi)豎一通氣草把。來年2~3月,取出育苗。
4、圃地選擇:
黃連木喜光,圃地應(yīng)選排水良好,土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每畝施入2000公斤基肥。
5、播種育苗 :
春播一般在2月下到3月中旬。采用開溝條播,行距20~30cm,播幅為5~6cm,播種深3cm,播前灌足底水,將種子均勻撤入溝內(nèi),播種量為每畝10kg左右,播后覆土2~3cm,輕輕壓實后覆草,保持濕潤。出苗時分次揭去覆草,1個月后苗可出齊,發(fā)芽率50%~60%。
6、苗期管理:
種子出苗前,要保持土壤濕潤。為提高成活率,要及早間苗,第一次間苗在苗高3~4cm時進行,去弱留強,以后根據(jù)幼苗生長發(fā)育間苗1~2次。幼苗生長期間,每隔10~20天除草松土1次,多在灌溉后或雨后進行,行內(nèi)松土厚度要淺于覆土厚度,行間松土可適當加深。苗高10cm 時即可定苗,苗距5~10cm。后期根據(jù)幼苗的生長情況追肥灌水2次,幼苗生長期以氮肥、磷肥為主,速生期以氮肥、磷肥、鉀肥混合,苗木硬化期鉀肥為主,停施氮肥。一般一年生苗高60~80厘米,每畝產(chǎn)苗2~2.5萬株。
園林用途:
在園林綠化中,可以其他樹種混植成為風景林,常用于公園綠化,道路兩旁。黃連木樹干通直,樹冠開闊,春秋兩季紅葉,園林上常用作庭蔭樹、行道樹;亦適于草坪、山坡、墓地、寺廟中栽植;可與常綠樹種配置點綴秋景;更宜槭類、楓香等色葉樹種混凝土植成風景林,效果更佳;亦可為“國旁”綠化或低山造林樹種。
黃連木壽命長達幾百年,是城市及風景區(qū)的優(yōu)良綠化樹種。樹冠渾圓,枝葉繁茂而秀麗,早春嫩葉紅色,入秋葉又變成深紅或橙黃色,紅色的雌花序也極美觀。宜作庭蔭樹、行道樹及山林風景樹,也常作“四旁”綠化及低山區(qū)造林樹種。在園林中植于草坪、坡地、山谷或于山石、亭閣之旁配植無不相宜。若要構(gòu)成大片秋色紅葉林,可與槭類、楓香等混植,效果更好。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