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菊甘菊花是否就是一般的菊花
在植物學里,甘菊是菊花的一種,拉丁學名是Dendranthema lavan-dulaefolium,和野菊(Dendranthema indicum ) 是同屬不同種的兩種花卉。 不過中藥里面所稱的甘菊花就是泛指的可以入藥的菊花了,也就是幾種特殊培植專供藥用的菊花的統(tǒng)稱,大些的中藥店里都有賣的。 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所謂的野生菊花,品質無法保證的。 至于甘菊花的功效,主要是散風去火,清熱解毒。
甘菊花具有幫助睡眠,潤澤肌膚的功效,也可改善女性經前不適。促進睡眠的花草茶,具有幫助,潤澤肌膚的功效,也可改善女性經前不適。
《明一統(tǒng)志》說甘菊的特征是“基短花大,味甘美,異于他菊”。清代的《古今圖書集成》說,甘菊,唯產于菊潭(即菊水)者為佳??梢姼示詹恢皇蔷账粠Р弄氂小Ω示詹桕懹斡性娫唬骸昂螘r一飽與子同,更煎土茗浮甘菊。”從陸游這兩句詩可見我國古代已有以菊代茶的習慣了。味微苦、甘香,具有幫助睡眠,潤澤肌膚的功效,也可改善女性經前不適。可消除各種不適所引起的酸痛,
退肝火,消除眼睛疲勞??芍伍L期便秘,消除莫名緊張,眼睛疲勞,潤肺、養(yǎng)生。利于肝機能養(yǎng)護、神經質、痙攣??上忻八鸬募∪馑嵬匆约捌^痛,且對胃及腹部神經有所助益。明目、退肝火,治療失眠,降低血壓,可增強活力、提神。增強記憶力、降低膽固醇。科學家在甘菊花油中發(fā)現了抗氧化物和一些有抑制微生物滋生功能的元素。這說明引用甘菊茶有長期保健作用。
花名:甘菊花
學名:Matricariarecutita
英 文 名:Camomile
科名: 甘菊花屬于菊科
摘取部位:花朵
產地:甘菊花產于鄂東各地、廣西、福建、云南、浙江
具有幫助睡眠,潤澤肌膚的功效,也可改善女性經前不適。促進睡眠的花草茶,具有幫助,潤澤肌膚的功效,也可改善女性經前不適。
1、甘菊花又名:甘菊、野菊花、山菊花、野黃菊花、苦薏。分布較為廣泛,全國大部分省區(qū)都有出產,野生于山坡草地、灌木叢、路邊。
2、杭菊花是白菊的一種,又稱“杭白菊”,因原產于杭州等地,所以叫做杭菊花,并不是野菊花。
藥物別名: 滁菊、毫菊、杭菊、杯菊、貢菊。
說 明:辛、甘、苦,微寒。歸肺、肝經。
3、兩種菊花,作用相似,稍有不同。杭菊花長于疏散風熱,甘菊花也就是野菊花長于清熱解毒。
不是所有的菊花都可以食用
菊花因產地不同可分為杭菊花、滁菊花、亳菊花等;
古人有“真菊延齡,野菊泄人”之說。菊花既是中藥,也能當保健品食用,毒副作用極小。而野菊
性苦寒,長期服用或用量過大時,會傷及脾胃陽氣,出現胃部不適、胃納欠佳、腸鳴、大便稀溏等不良反應,脾胃虛寒者及孕婦都不宜用。所以菊花與野菊花在臨床應用時不能混淆,更不能相互替代。
有的。
適合喝此茶的人:
加班或熬夜學習,愛美女士,常常頭痛、牙痛的朋友們
不宜喝此茶的人:孕婦(洋甘菊有通經之功效,所以最好慎用洋甘菊花草茶。)
洋甘菊花草茶的功效與作用:
一:養(yǎng)生潤肺、消除神經痛及眼睛疲勞,減緩因感冒所引起的肌肉酸痛、偏頭痛,也能緩和長期便秘、支氣管炎與腹瀉,消解牙痛等癥狀。
二:健胃、消炎殺茵,現代醫(yī)學也發(fā)現其有益于預防胃潰瘍、緩和胃部緊張。
三:具有靜心舒眠的功效,能消除緊張,讓人情緒穩(wěn)定、幫助睡眠、抵抗焦慮的作用。
四:具有健胃清肝明目、能調整肌膚膚色,提高肌膚亮度,尤其是對過敏性皮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。
五:常喝洋甘菊花草茶還具有降壓的功效。
此外,洋甘菊花草茶與玫瑰花茶一樣具有緩解痛經的功效,所以女性朋友在月經期間可以喝點洋甘菊花草茶。
甘菊(學名: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 (Fisch.ex Trautv.) Ling et Shih):菊科菊屬。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0.3-1.5米,有地下匍匐莖。莖直立,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僅上部傘房狀花序分枝。莖枝有稀疏的柔毛,但上部及花序梗上的毛稍多?;亢拖虏咳~花期脫落。
甘菊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、陽光充足、忌遮蔭。耐寒,稍耐旱,怕水澇,喜肥。生山坡、巖石上、河谷、河岸、荒地及黃土丘陵地,海拔630-2800米。
最適生長溫度20℃左右,在0-10℃以下能生長,花期能耐-4℃,根可耐-16~-17℃的低溫。對土壤要求不嚴。以地熱高燥,背風向陽,疏松肥沃,含豐富的腐殖質,排水良好,pH6-8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為宜。忌連作。可與早玉米、桑、蠶豆、煙草、油菜、大蒜、小麥間套作。粘重土、低洼積水地不宜栽種。
產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山東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新疆(東部)、江西、江蘇、浙江、四川、湖北及云南。生山坡、巖石上、河谷、河岸、荒地及黃土丘陵地,海拔630-2800米
【性味】味苦;辛;性微寒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祛濕。主濕熱黃疸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9-24g。
飲用
沖泡方式:可取菊花5-8朵(或3-5朵配少許茶葉)置于飲杯中,加入冰糖少許。先用少許開水沖泡潤濕飲用最佳。
甘菊
甘菊
《明一統(tǒng)志》說甘菊的特征是“基短花大,味甘美,異于他菊”。清代的《古今圖書集成》說,甘菊,唯產于菊潭(即菊水)者為佳??梢姼示帐蔷账粠Р弄氂?。對甘菊茶陸游有詩曰:“何時一飽與子同,更煎土茗浮甘菊?!睆年懹芜@兩句詩可見中國古代已有以菊代茶的習慣了。味微苦、甘香,具有幫助睡眠,潤澤肌膚的功效,也可改善女性經前不適??上鞣N不適所引起的酸痛,退肝火,消除眼睛疲勞??芍伍L期便秘,消除莫名緊張,眼睛疲勞,潤肺、養(yǎng)生。利于肝機能養(yǎng)護、神經質、痙攣??上忻八鸬募∪馑嵬匆约捌^痛,且對胃及腹部神經有所助益。明目、退肝火,治療失眠,降低血壓,可增強活力、提神。增強記憶力、降低膽固醇??茖W家在甘菊花油中發(fā)現了抗氧化物和一些有抑制微生物滋生功能的元素。這說明引用甘菊茶有長期保健作用。
藥用
功能主治
《本草衍義補遺》
甘菊,能補陰,須味甘者,若山野苦者勿用,大傷胃氣。
《綱目》
甘菊,昔人謂其能除風熱,益肝補陰,蓋不知其尤多能
益金、水二臟也,補水所以制火,益金所以平木,木平則風息,火降則熱除,用治諸風頭目,其旨深微。
《本草經疏》
甘菊專制鳳木,故為去風之要藥??嗫尚篃幔誓芤嫜?,甘可解毒,平則兼辛,故亦散結,苦人心、小腸,甘人脾、胃,平辛走肝、膽,兼入沛與大腸。其主風頭眩、腫痛、目欲脫、淚出、皮膚死肌、惡風、濕痹者,諸風掉眩,皆屬肝木,風藥先人肝,肝開竅于目,風為陽邪,勢必走上,血虛則熱,熱則生風,風火相搏故也。腰痛去來陶陶者,乃血虛氣滯之候,苦以泄滯結,甘以益血脈,辛平以散虛熱也。其除胸中煩熱者,心主血,虛則病煩,陰虛則熱收于內,故熱在胸中,血益則陰生,陰生則煩止,苦辛能泄熱,故煩熱并解。安腸胃,利五脈,調四肢,利血氣者,即除熱,祛風,益血,入心,入脾,入肝之驗也。生搗最治療瘡,血線疔尤為要藥,療者風火之毒也。
《藥品化》
甘菊,取白色者,其體輕,味微苦,性氣和平,至清之品?!督洝吩?,治溫以清。凡病熱退,其氣尚溫,以此同桑皮理頭痛,除余邪。佐黃蔑治眼昏,去翳障。助沙參疔腸紅,止下血。領石斜、扁豆,明目聰耳,調達四肢。是以肺氣虛,須用白甘菊。如黃色者,其味苦重,清香氣散,主清肺火。凡頭風眩暈,鼻塞熱壅,肌膚濕痹,四肢游風,肩背疼痛,皆繇肺氣熱,以此清順肺金,且清金則肝木有制。又治暴赤眼腫、目痛淚出。是以清肺熱須用黃甘菊。
《本草新編》
甘甘菊,氣味輕清,功亦甚緩,必宜久服始效,不可責以近功,惟目痛驟用之,成功甚速,余則俱于緩始能取效也。近人多種菊,而不知滋補之方問有用之者。又取作茶茗之需,以為明目也。然而甘菊不單明目,可以大用之者,全在退陽明之胃火。蓋陽明內熱,必宜陰寒之藥以瀉之,如石膏、知母之類,然石育過于大峻,未免大寒以損胃氣,不若用甘甘菊至一、二兩,同元參、麥冬共劑之,既能平胃中之火,而不傷胃之氣也。
《本草經百種錄》
凡芳香之物,皆能治頭目肌表之疾。但香則無不辛燥者,惟菊不甚燥烈,故于頭目風火之疾,尤宜焉。
《本草便讀》
甘菊之用,可一言以蔽之,日疏風而已。然雖系疏風之品,而性味甘寒,與羌、麻等辛燥者不同,故補肝腎藥中可相需而用也。
《本草正義》
凡花皆主宣揚疏泄,獨甘菊則攝納下降,能平肝火,熄內風,抑木氣之橫逆?!侗窘洝分黠L頭眩者,以陰虛陽浮,氣火升騰,肝鳳上擾之眩暈言之,非外來風邪,能令人眩也。腫痛,連上風頭眩三字讀。肝火直上頂巔,而為眩,為腫,為痛,陽焰直升,其勢最暴。凡是頭鳳作痛,無非內火內風震撼不息,而甘菊能治之,非肅降靜鎮(zhèn)迥異尋常者,殆難有此力量。目如欲脫,乃肝陽內風之尤甚者。世謂頭鳳痛甚,至于喪明,抑知且有目珠突出,形如雀卵者。淚出亦陰虛于下,肝火上揚,真陰無攝納之權,而風陽以疏泄為用,則迎風而淚下,此皆肝腎陰虧,而浮陽上亢為虐,惟甘菊之清苦泄降,能收攝虛陽而納歸于下,故為目科要藥。又治皮膚死肌,惡風濕痹者,則血熱而絡脈不潔,漸以積穢成腐。甘菊苦辛宣絡,能理血中熱毒,則污濁去而痹著之死肌可愈。石頑謂清利血脈,而痹著濕邪,得以開泄,持論甚正。惟此是沖和純粹之品,以清經隧積淤之濁血,斷非旦夕可以速效,弗以無近功,而遽疑《經》言之不可信也。《別錄》謂洽腰痛去來陶陶,蓋言其悠久不已之狀,是亦腎陰不足,而濕邪痹著為患,故其痛續(xù)續(xù)不息。甘菊滋腎陰而清濕熱,是以主之。又治胸中煩熱而安腸胃,固無一非情肅泄熱之功用也。甄權謂治頭目風旋倒地,腦骨疼痛,則肝陽內風頭痛,固有直上頂巔,腦骨如裂者,若風旋倒地,則血沖腦經,而失其知覺運動矣。又謂治身上一切游風,令消散,利血脈,則是血熱生風之癥,苦泄清理,而風自息。大明謂作枕明目,葉亦明目。潔古謂養(yǎng)目血,去翳膜。海藏謂主肝氣不足。蓋亦養(yǎng)肝陰,滋肝血之意。雖其氣味清芬,然終非肝家氣藥。仲醇謂生搗最治疔瘡,血線療尤為要藥。按疔是火毒,非大劑清解不可,外敷諸藥如忍冬藤、馬齒莧、蒲公英、草河車、芙蓉葉、青菊葉等,不過清熱退腫,皆非專主之任,纓所稱之血線疔,蓋即紅絲疔,有一痕紅暈,自瘡口上竄,直過時膝者。治皆以內服清解為主。但知外治,斷不可恃。
甘菊清熱祛濕,味苦;辛;性微寒,主治濕熱黃疸。(《中華本草》)
名家論述
1、《別錄》:甘菊,生雍州川澤及田野。正月采根,三月采葉,五月采莖,九月采花,十一月采實,皆陰干。
2、陶弘景:菊有兩種:一種莖紫,氣香而味甘,葉可作羹食者為真;一種青莖而大,作蒿艾氣,味苦不堪食者,名苦薏,非真。其花正相似,難以甘、苦別之爾。南陽酈縣最多,今近道處處有,取種之便得。又有白菊,莖葉都相似,唯花白,五月取,亦主鳳眩,能令頭不白。
3、《本草圖經》:南陽菊亦有兩種:白菊,葉大似艾葉,莖青,根細,花白,蕊黃:其黃菊,葉似茼蒿,花蕊都黃。然今服餌家多用白者。南京又有一種,開小花,花瓣下如小珠子,謂之珠子菊,云人藥亦佳。唐《天寶單方圖》載白菊云。元生南陽山谷及田野中,潁川人呼為回蜂菊,汝南名茶苦蒿,上黨及建安郡、順政郡并名羊歡草,河內名地薇蒿,諸郡皆有。
甘菊
4、《本草衍義》:甘菊,近世有二十余種,惟單葉花小而黃,綠葉色深小而薄,應候而開者,是也,《月令》所謂菊有黃花者也。又鄧州白菊單葉者亦入藥,余皆《醫(yī)經》不用。專治頭目風熱,今多收之作枕。
5、《日用本草》:花大而香者為甘菊,花小而黃者為黃菊,花小而氣惡者為野菊。
6、《綱目》:菊之品九百種,宿根自生,莖葉花色,品品不同,宋人劉蒙泉、范至能、史正志皆有《菊譜》亦不能盡收也。其莖有株蔓、紫赤、青綠之殊;其葉有大小、厚薄、尖禿之異;其花有于葉、單葉、有心、無心、有子、無子,黃、白、紅、紫、間色、深淺、大小之別;其味有甘、苦、辛之辨。又有夏菊。秋菊、冬菊之分。大抵惟以單葉味甘者入藥?!毒兆V》所載甘菊,鄧州黃、鄧州白者是矣。甘菊始生于山野,今則人皆栽植之,其花細碎,品不甚高,蕊如蜂窠,中有細子,亦可捺種,嫩葉及花旨可食。白甘菊稍大,味不甚甘,亦秋月采之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言甘菊味苦,《別錄》言甘菊味甘,諸家以甘者為菊,苦有為苦薏,惟取甘者人藥。謹按張華《博物志》言,菊有兩種,苗花如一,惟味小異,苦者不中食。范至能《譜序》言,惟甘菊一種可食,仍人藥餌,其余黃、白二花,皆味苦,雖不可餌,皆可入藥,其治頭風,則白者尤良。據此二說,則是菊類自有甘、苦二種,食品須用甘菊,人藥則諸菊皆可,但不得用野菊名苦薏者爾。故景煥《牧豎閑談》云:真菊延齡,野菊泄人,正如黃精益壽,鉤吻殺人之意。
繁殖栽培技術藥用菊主要用扦插、分株繁殖。
扦插繁殖、育苗移栽法: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截取母株的幼枝作插穗,隨剪隨插,插穗長10-12cm,頂端留2片葉,除去下部2-3節(jié)的葉片,插入土中5cm,頂端露出3cm,按行距24cm開溝,溝深14cm,每隔15-20cm,扦插1株,覆土壓實,澆水。扦插后要遮蔭,經常澆水保濕,松土除草,每隔半月施稀人糞尿1次,約經15-20d生根,待生長健壯后即可移栽。赤可使用兩次扦插法,使稀栽推遲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。
分株繁殖:11月選優(yōu)良植株,收花后割除殘莖,培土越冬。4月中、下旬至5月上旬,待新苗長至15cm高,選擇陰天,挖掘母株,將健壯帶有白根的幼苗,適當煎去枝葉,按行株距40cm×40cm開穴,每穴栽1-2株,煎去頂端,填土壓實,澆水。
栽培技術
生長期間需中耕除草3-4次,每隔半月1次,后兩次中耕除草結合培土。苗高30-40cm進行打頂,第2次在6月底,第3次不遲至7月。菊花喜肥,但應控制施氮肥,以免徒長,遭病蟲為家。一般在幼苗成活后施稀人糞尿或尿素,開始分枝時施人畜糞及腐熟餅肥,9月施濃糞肥,增加過磷酸鈣,施肥應亥集中在中期。生長前期少澆水,是旱澆水,9月孕蕾期注意防旱。雨季要排除積水,以防爛根。春、夏季采收,切段曬干。
病蟲防治
病蟲害防治病害有葉枯病,
整個生長期均可發(fā)生,發(fā)病實期摘除病葉,中用1:1:100波爾多液或65%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噴霧。
根腐病,6月下旬至8月上旬發(fā)病,可用退菌特50%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注。銹病可用敵銹鈉97%可濕性粉劑200倍液噴射。
另有白粉病、霜霉病、黃萎病等為害。蟲害有棉蚜、大青葉跳甲、菊天牛、癭蟥、斜紋夜蛾、地老虎等為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