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雀花盆景,又名錦雞兒,屬豆科落葉灌木,喜光,耐旱,耐寒,適應性強.但因其灌狀生長特性,多為僵直叢生,缺乏粗細過渡,且下部很難有理想的側枝,形狀單一,主根直瀉而下,缺少變化,側根,毛細根較少,也很少有隆起的樹蔸.因此,要想覓到粗壯彎曲 天然造型比較優(yōu)美的老樁,也非易事.
采挖可在秋末冬初,開始落葉至上凍前,或是來年解凍后到展葉前進行.待樹樁出坑后,先粗略修剪,沾泥漿后裝入有濕稻草或麥秸的塑料袋中包扎,快速運回.
由于金雀的叢生特性,其造型首先考慮叢林式,多干式或雙干式,盡可能保留姿態(tài)優(yōu)美的干枝.由于金雀易發(fā)生發(fā)芽點下移,出現(xiàn)發(fā)芽不到位的情況,因此截口呆比預期發(fā)芽點外移1CM-2CM,并用油漆或蠟密封.金雀的根比較柔軟,在采挖時要盡可能留長,尤其是細小的根,為了彌補基部樹蔸隆起不足的缺陷,可利用其柔軟纖細的根在基部緊密交叉纏繞,日后可生長為一個整體,成為一個人造的隆起樹蔸.對粗根的剪截要一次到位,以免日后影響上盆,金雀的根質不同于其它樹種,肉質根,有很結實的縱向纖維,很難修剪平齊,很容易從一條根的基部橫向折斷,縱向劈裂.細菌很容易侵入這種斷根,因此,在修根時要剪去斷根,剪口要平整,在傷口上抹上紅霉素或凡士林軟膏,再行栽種.這一點在定植時要特別注意,這是影響成活的關鍵.
采挖或購回的樹樁快速修剪后,放在清水中浸泡24小時,然后栽植到稍大的瓦盆或木箱中.培養(yǎng)質可用純凈的河沙,盡可能把沙子封得高些,等發(fā)芽后逐漸往下退沙.栽后澆透水,連盆帶樹全部用大塑料袋罩嚴,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,以增加空氣溫度和溫度,有利于樹樁成活.勤觀察,經常噴水,直到發(fā)芽展葉后,可將塑料袋剪兩個洞,使空氣對流,每隔幾天,再剪兩個,直到新枝木質化后才可去除塑料袋,轉入正常管理.第一年可在全沙中生長,新枝木質化后,可以薄肥勤施,并不影響生長.到第二年春,根系長壯后,再用疏松肥沃的培養(yǎng)土上盆養(yǎng)護, 這樣可以大大縮短成型時間.
金雀的新生枝條比較纖細,新樁第一年不做任何睡剪,任其旺長,待到來年春天萌芽前,剪去對造型無用的枝條,可采用粗扎細剪的方法,完善樹型.金雀的托葉硬化為針刺,蟠扎比較困難,因此多采用吊扎牽引的方法進行枝托的培育.應特別注意的是,上部枝條陽光充足,通風良好,生長迅速,要經常短剪或摘心,抑制其生長.而下部枝條生長條件相對較差,生長速度就慢,所以要疏去影響下部生長的枝條,保持下部的通風透光,給下部枝條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(huán)境,促使其旺長.可利用植物的頂端優(yōu)勢原理,用竹竿把水平生長的下部外緣枝條的頂梢豎立起來,下部枝條就會很快增粗,待到長至理想的粗度后,再把枝條回縮到位.經過盆栽馴化的金雀根系,虬曲蜿蜒,每次翻盆時剪去根梢的三分之一,逐漸培土提根,可增加觀賞雅趣,但養(yǎng)還階段,最好少提.
成型后的金雀盆景管理比較粗放,只需在每年現(xiàn)蕾后,做一次花前整形,剪除枯死枝,細弱枝,過密枝,以及不美觀的枝條.花后及時摘去殘花,以免形成莢果,消耗養(yǎng)分.對上年生枝條,從基部留二到三個葉節(jié)剪除,以促發(fā)新枝,增加枝的數(shù)量,并對展葉后的枝條長到5CM左右時留下二到三節(jié)摘心,使樹型更加豐滿緊湊,更具觀賞效果.摘心后長成的新枝當年不宜重剪,否則長勢不旺,可用多次摘心的方法控制枝條長度,以保持良好的樹型.
金雀雖耐瘠薄,但也喜肥,在新栽樹樁成活后,必須在新抽枝條木質化后才可施肥,薄肥勤施,每隔一周,施肥一次.春夏季以氮肥為主,立秋后以磷鉀肥為主,結合根施,可噴施二到三次磷酸二氫鉀.結合翻盆,施足基肥,用肥以腐熟的麻餅,豆粕與骨粉或禽烘適量混合施入為好,發(fā)芽前和開花前后各追施一次速效性液肥.金雀生性粗放,病蟲害極少見,根據其耐寒特性,采用露地培土越冬方法,一般不會造成凍害.
花膳-金雀花蒸蛋
金雀花是云南這邊比較常見的食用花卉之一,稍大的菜市場都有得賣,去年我在“云南菜市場”游記里也有拍過寫過的。云南人喜歡叫它“金孔雀”,味道淡淡的,但帶有甜味,可以做湯、炒食,是這邊很家常的小菜。
用金雀花來蒸雞蛋,只放少許鹽,且鹽量也是“可少不可多”,因為這道蛋羹就是吃金雀花的甜味和花香味,多余的調料反而會掩蓋花的原味。金雀花含有蛋白質、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,具有滋陰活血,健脾補腎的作用。
金雀花蒸蛋
原料:雞蛋、金雀花、水、鹽。
做法:
1、鍋中水燒開,關火,下入洗凈的金雀花,略燙一下?lián)破?。用開水燙一燙,去除草木的澀味和雜質。我買的金雀花很新鮮,就沒有去蒂,稍老的需要去一下花蒂;
2、撈起的金雀花用冷水浸泡兩三分鐘;
3、將金雀花加入打散的雞蛋液中;
4.5.6、加入少許清水,適量鹽,攪拌均勻,蓋上保鮮膜,上鍋蒸熟即可。
金雀花蒸蛋是一道很鮮美的花膳,也是一道健脾補腎、明目聰耳的小菜。
取材與培育措施
金雀花
人工繁殖
可用扦插、分株、壓條、播種等法繁殖,一般以扦插為主。2-3月可用去年生的硬枝,或于梅雨季節(jié)用當年生半熟嫩枝扦插,插條截成8-12厘米,插深
1B2,插后搭棚遮蔭,適量澆水。生根后,拆去蔭棚,充分接受光照,健壯生長,成活率較高。分株繁殖于春季2-3月進行。播種繁殖于3-4月進行,播前用
溫水(40℃)浸種催芽,發(fā)芽率高。供盆景用者,亦可到山野采掘多年老樁,制作造型,收效較快。選其呈老態(tài)而具獨干者為佳。
上盆過程
選
盆:金雀宜用較深的紫砂陶盆,形狀以圓形、正方為多。根據造型的需要,有時也采用千筒盆,色彩不宜太深。用土:宜用中性或微酸的壤土或輕粘土,不宜用堿性
土。盆栽用普通培養(yǎng)土或田園土即可。栽種:以早春休眠期栽種為好。金雀的根系極為發(fā)達,栽時可適當將根部提起,露出土面,以顯出蒼老之態(tài)。
整姿
金雀花
技
術加工:金雀的造型加工與迎春相似。一般在休眠期將2-3年生苗木挖起,不須帶泥球,但要注意盡量不損傷根系,然后將長根進行整理編排,可以互相纏繞,也
可用棕絲適當攀扎,呈現(xiàn)盤根錯節(jié)之狀。金雀的根長而軟,加工得法,頗具雅趣。對于主要枝干可作適當彎曲造型,但要注意各個面的效果,不要僅在同一平面上有
彎曲。對于小枝則以修剪為主,不要剪得一樣長短,以顯得參差有致。
樹形:金雀盆景的造型,以獨干虬枝、姿態(tài)古雅者為佳,也可制作成枝葉披紛下垂之勢?;蛱岣蹲Γ@其老態(tài);或剪扎枝葉,呈朵云狀,以達到形美花艷之效果。
養(yǎng)護管理
放置場所:金雀喜光耐旱,宜放于陽光充足,空氣流通之處。冬季比較耐寒,黃河以南可在室外越冬,最好連盆埋于土中。
澆水:掌握不干不澆,澆必澆透的原則。特別是在開花期要注意保持盆土的濕潤,可延長其花期。
施肥:冬季休眠期可施一次基肥,春季開花前施一次水肥,可延長花期。開花后,再施一次追肥,促進枝葉生長。平時適量施以稀薄肥水即可。
修剪:冬季落葉后,可剪去各種影響樹形的枝條。春季開花后,則剪短開過花的枝條,以促生新的花枝。生長旺盛期,可隨時進行徒長枝的修剪,并適當摘心,以保持樹形的美觀。
翻盆:每隔2-3年翻一次盆,時期以早春為宜。翻盆時可去掉1B2左右的舊土,并將過長的根適當剪短。還可結合翻盆進行提根造型。
觀賞
金雀以觀花為主,5-6月開花期為最佳觀賞時期。平時亦可觀賞各種造型的樹姿。該樹盛開的花朵,如展翅欲飛的金雀,滿樹金英,微風吹拂,搖搖欲墜,甚為悅目。
春天是金雀花的開花季節(jié),成簇金黃色的花朵擠滿枝頭,熱情奔放,遠遠望去,只見金黃一片,具有很強的觀賞性,它的外觀精致小巧,細小的復葉泛著獨特的銀綠色光澤,在園林中深受大眾的喜歡,而其花具有獨特的象征寓意。
那么,在花語大全中,金雀花的花語是什么?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揭曉吧!
金雀花的花語和象征的意義是什么?
金雀花的花語和象征:優(yōu)雅整潔
金雀花(拉丁文名:Parochetus communis)又名:紫雀花,為豆科、紫雀花屬匍匐草本,高10-20厘米,被稀疏柔毛。根莖絲狀,節(jié)上生根,有根瘤。瓣端稍尖,旁分兩瓣,勢如飛雀,色金黃,故名“金雀花”。
金雀花根莖絲狀,節(jié)上生根,有根瘤。掌狀三出復葉;托葉闊披針狀卵形,長4-5毫米,膜質,無毛,全緣;葉柄細柔,長達8-15厘米,微被細柔毛;小葉倒心形,長8-20毫米,寬10-20毫米,基部狹楔形,邊全緣,或有時呈波狀淺圓齒,上面無毛,下面被貼伏柔毛,側脈4-5對,達葉緣處分叉并環(huán)結,細脈網狀,不明顯,兩面均平坦;小葉柄甚短,長約1毫米。傘狀花序生于葉腋,具花1-3朵;總花梗與葉柄等長;苞片2-4枚;花長約2厘米;花梗長5-10毫米,被柔毛;萼鐘形,長6-9毫米。
密被褐色細毛,萼齒三角形,與萼筒等長或稍短;花冠淡藍色至藍紫色,偶為白色和淡紅色,旗瓣闊倒卵形,先端凹陷,基部狹至瓣柄,無毛,脈紋明顯,翼瓣長圓狀鐮形,先端鈍,基部有耳,稍短于旗瓣.龍骨瓣比翼瓣稍短。三角狀闊鐮形,先端成直角彎曲,并具急尖,基部具長瓣柄;子房線狀披針形,無毛,胚珠多數(shù),上部漸狹至花柱,花柱向上彎曲,稍短于子房。莢果線形,無毛,長20-25毫米,寬3-4毫米,先端斜截尖,有種子8-12粒。種子腎形,棕色,有時具斑紋,長2毫米,厚約1毫米,種臍小,圓形,側生?;ü?-11月。
生于林緣草地、山坡、路旁荒地,海拔2000-3000米。喜光,常生于山坡向陽處。根系發(fā)達,具根瘤,抗旱耐瘠,能在山石縫隙處生長。忌濕澇。萌芽力、萌孽力均強,能自然播種繁殖。在深厚肥沃濕潤的砂質壤土中生長更佳。
【名稱】:金雀花
【別名】:錦雞兒,一顆血
【拼音】:Jīn Què Huā
【拉丁】:Caragana sinica
【功效】:補益
【毒性】:小毒
【 性 】:溫
【 味 】:酸,澀
【歸經】:脾
【類別】:植物
【藥用部位】:本身
【產地】:冀,蘇,浙,皖,贛,魯,鄂,湘,川,貴,云,陜,
【采集加工】:夏秋采,洗凈曬干或鮮用
【功能主治】:根:滋補強壯,活血調經,祛風利濕。用于:高血壓病,頭昏頭暈,耳鳴眼花,體弱乏力,月經不調,白帶,乳汁不足,風濕關節(jié)痛,跌打損傷。 花:祛風活血,止咳化痰。用于頭暈耳鳴,肺虛咳嗽,小兒消化不良
【禁忌】:有小毒
【描述】:
金雀花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多種維生素、多種礦物質等成分 金雀花。性味微溫甜,具有滋陰、和血、健脾的功效。治勞熱咳嗽、頭暈腰酸、婦女氣喘白帶、小兒疳積、乳癰、跌打損傷等?!吨参锔鲗崍D考》載“滋陰,補 陽”。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載“活血祛風,止咳,強壯。治頭暈頭痛、耳鳴眼花、肺虛久咳、小兒疳積”。
一、取材與培育措施
人工繁殖可用扦插、分株、壓條、播種等法繁殖,一般以扦插為主。2-3月可用去年生的硬枝,或于梅雨季節(jié)用當年生半熟嫩枝扦插,插條截成8-12厘米,插深1B2,插后搭棚遮蔭,適量澆水。生根后,拆去蔭棚,充分接受光照,健壯生長,成活率較高。分株繁殖于春季2-3月進行。播種繁殖于3-4月進行,播前用溫水(40℃)浸種催芽,發(fā)芽率高。供盆景用者,亦可到山野采掘多年老樁,制作造型,收效較快。選其呈老態(tài)而具獨干者為佳。
金雀花盆景的制作方法
二、上盆過程
選盆:金雀宜用較深的紫砂陶盆,形狀以圓形、正方為多。根據造型的需要,有時也采用千筒盆,色彩不宜太深。用土:宜用中性或微酸的壤土或輕粘土,不宜用堿性土。盆栽用普通培養(yǎng)土或田園土即可。栽種:以早春休眠期栽種為好。金雀的根系極為發(fā)達,栽時可適當將根部提起,露出土面,以顯出蒼老之態(tài)。
三、整姿
技術加工:金雀的造型加工與迎春相似。一般在休眠期將2-3年生苗木挖起,不須帶泥球,但要注意盡量不損傷根系,然后將長根進行整理編排,可以互相纏繞,也可用棕絲適當攀扎,呈現(xiàn)盤根錯節(jié)之狀。金雀的根長而軟,加工得法,頗具雅趣。對于主要枝干可作適當彎曲造型,但要注意各個面的效果,不要僅在同一平面上有彎曲。對于小枝則以修剪為主,不要剪得一樣長短,以顯得參差有致。
樹形:金雀盆景的造型,以獨干虬枝、姿態(tài)古雅者為佳,也可制作成枝葉披紛下垂之勢?;蛱岣蹲?,顯其老態(tài);或剪扎枝葉,呈朵云狀,以達到形美花艷之效果。
四、養(yǎng)護管理
【放置場所】:金雀喜光耐旱,宜放于陽光充足,空氣流通之處。冬季比較耐寒,黃河以南可在室外越冬,最好連盆埋于土中。
【澆水】:掌握不干不澆,澆必澆透的原則。特別是在開花期要注意保持盆土的濕潤,可延長其花期。
【施肥】:冬季休眠期可施一次基肥,春季開花前施一次水肥,可延長花期。開花后,再施一次追肥,促進枝葉生長。平時適量施以稀薄肥水即可。
【修剪】:冬季落葉后,可剪去各種影響樹形的枝條。春季開花后,則剪短開過花的枝條,以促生新的花枝。生長旺盛期,可隨時進行徒長枝的修剪,并適當摘心,以保持樹形的美觀。
【翻盆】:每隔2-3年翻一次盆,時期以早春為宜。翻盆時可去掉1B2左右的舊土,并將過長的根適當剪短。還可結合翻盆進行提根造型。
五、觀賞
金雀以觀花為主,5-6月開花期為最佳觀賞時期。平時亦可觀賞各種造型的樹姿。該樹盛開的花朵,如展翅欲飛的金雀,滿樹金英,微風吹拂,搖搖欲墜,甚為悅目。
別名:壩齒花、金鵲花、黃雀花、陽雀花、豬蹄花、斧頭花、甲魚嘴花、陽鵲花使用提示:內服:煎湯,1~5錢;或研末。
金雀花知識介紹:
金雀花為豆科植物錦雞兒的花。錦雞兒為小灌木,高達1~2米?;▎紊?,黃色而帶紅,雕謝時褐紅色;花枝中部有關節(jié),上具極細小苞片;花萼鐘狀,萼齒闊三角形;花冠蝶形,旗瓣狹倒卵形,基部帶紅色,翼瓣先端田,下具長瓜,龍骨瓣闊而鈍;雄蕊10,2體;雌蕊1,子房近于無柄,花柱直立,柱頭小。莢果長約3.5厘米,兩側稍壓扁,無毛,內含種子數(shù)粒,花期4~6月。
生于山坡上。分布河北、山東、陜西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4月中旬采收,曬干,防蛀。
金雀花營養(yǎng)分析:
金雀花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多種維生素、多種礦物質等成分。
金雀花食療作用:
金雀花性微溫、味甜,入肝、脾二經;
具有滋陰,和血,健脾的功效;
主治勞熱咳嗽,頭暈腰酸,婦女氣虛白帶,小兒疳積,乳癰,跌撲損傷。
金雀花做法指導:
1. 健脾補腎,明目聰耳:陽雀花,同豬肉做湯或蒸雞蛋服。
2. 治干血勞:陽雀花四兩至半斤或鮮品二至三斤,蒸后分多次服。
3. 治頭暈頭痛:陽雀花一兩,天麻八分。水煎服。
4. 治虛勞咳嗽:陽雀花(蜜炙)一兩,枇杷芋、羌活各三錢。水煎服。
形態(tài)特征
匍匐草本,高10-20厘米,被稀疏柔毛。根莖絲狀,節(jié)上生根,有根瘤。掌狀三出復葉;托葉闊披針狀卵形,長4-5毫米,膜質,無毛,全緣;葉柄細柔,長達8-15厘米,微被細柔毛;小葉倒心形,長8-20毫米,寬10-20毫米,基部狹楔形,邊全緣,或有時呈波狀淺圓齒,上面無毛,下面被貼伏柔毛,側脈4-5對,達葉緣處分叉并環(huán)結,細脈網狀,不明顯,兩面均平坦;小葉柄甚短,長約1毫米。傘狀花序生于葉腋,具花1-3朵;總花梗與葉柄等長;苞片2-4枚;花長約2厘米;花梗長5-10毫米,被柔毛;萼鐘形,長6-9毫米,密被褐色細毛,萼齒三角形,與萼筒等長或稍短;花冠淡藍色至藍紫色,偶為白色和淡紅色,旗瓣闊倒卵形,先端凹陷,基部狹至瓣柄,無毛,脈紋明顯,翼瓣長圓狀鐮形.先端鈍.基部有耳.稍短于旗瓣.龍骨瓣比翼瓣稍短.三角狀闊鐮形.先端成直角彎曲,并具急尖,基部具長瓣柄;子房線狀披針形,無毛,胚珠多數(shù),上部漸狹至花柱,花柱向上彎曲,稍短于子房。莢果線形金雀花
金雀花
,無毛,長20-25毫米,寬3-4毫米,先端斜截尖,有種子8-12粒。種子腎形,棕色,有時具斑紋,長2毫米,厚約1毫米,種臍小,圓形,側生?;ü?-11月。
生長習性
生于林緣草地、山坡、路旁荒地,海拔2000-3000米。喜光,常生于山坡向陽 金雀花照片集錦
金雀花照片集錦
處。根系發(fā)達,具根瘤,抗旱耐瘠,能在山石縫隙處生長。忌濕澇。萌芽力、萌孽力均強,能自然播種繁殖。在深厚肥沃濕潤的砂質壤土中生長更佳。
地理分布
該種花主要分布于我國河北省山區(qū)。除此之外,印度、尼泊爾、不丹、斯里蘭卡、緬甸、泰國、馬來西亞和非洲東部等地也有分布。
栽培技術
繁殖方法
用播種或分株繁殖。當莢果顏色發(fā)褐時,及時采收置籮筐中曝曬收種,秋播或春播均可。 金雀花
金雀花
春播種子宜先用30℃ 溫水浸種2~3日后,待種子露芽時播下,出苗快而整齊。分株通常在早春萌芽前進行,在母株周圍挖取帶根的萌條栽在園地,但需注意不可過多損傷根皮,以利成活,也可盆栽。
金雀的繁殖常用播種、分株、扦插、壓條等方法。宜陽光充足的環(huán)境,耐干旱和瘠薄,但畏水濕和過于蔭蔽環(huán)境。其萌發(fā)力很強,生長迅速,在生長季節(jié)要經常摘心,這樣不僅能使葉片細小,而且還能多孕蕾、多開花。隨時剪除過長、過亂等影響盆景美觀的枝條。每年春季萌動前對植株重剪一次,剪去弱枝、徒長枝、枯枝以及其他影響造型的枝條。
金雀不怕曬,即便盛夏也不必遮陰。但水大會漚根,施肥過多會使葉片過大,影響觀賞,所以養(yǎng)護中一般不必另外施肥,但可金雀花
金雀花
在花蕾形成時向葉片噴施一次0.2%的磷酸二氫鉀,以延長花期。冬季放在室內冷涼處或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。每3年左右的春季萌動前翻盆一次,盆土宜用中等肥力,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。
種植管理
取材與培育措施
人工繁殖 可用扦插、分株、壓條、播種等法繁殖,一般以扦插為主。在2-3月可用上一年生的硬枝,或于梅雨季節(jié)用當年生半熟嫩枝扦插,插條截成8-12厘米,插深1B2,插后搭棚遮蔭,適量澆水。生根后,拆去蔭金雀花
金雀花
棚,充分接受光照,健壯生長,成活率較高。分株繁殖于春季2-3月進行。播種繁殖于3-4月進行,播前用溫水(40℃)浸種催芽,發(fā)芽率高。供盆景用者,亦可到山野采掘多年老樁,制作造型,收效較快。選其呈老態(tài)而具獨干者為佳。
上盆過程
選盆:金雀宜用較深的紫砂陶盆,形狀以圓形、正方為多。根據造型的需要,有時也采用千筒盆,色彩不宜太深。用土:宜用中性或微酸的壤土或輕粘土,不宜用堿性土。盆栽用普通培養(yǎng)土或田園土即可。栽種:以早春休眠期栽種為好。金雀的根系極為發(fā)達,栽時可適當將根金雀花
金雀花
部提起,露出土面,以顯出蒼老之態(tài)。
整姿
技術加工:金雀的造型加工與迎春相似。一般在休眠期將2-3年生苗木挖起,不須帶泥球,但要注意盡量不損傷根系,然后將長根進行整理編排,可以互相纏繞,也可用棕絲適當攀扎,呈現(xiàn)盤根錯節(jié)之狀。金雀的根長而軟,加工得法,頗具雅趣。對于主要枝干可作適當彎曲造型,但要注意各個面的效果,不要僅在同一平面上有彎曲。對于小枝則以修剪為主,不要剪得一樣長短,以顯得參差有致。
樹形:金雀盆景的造型,以獨干虬枝、姿態(tài)古雅者為佳,也可制作成枝葉披紛下垂之勢。或提根露爪,顯其老態(tài);或剪扎枝葉,呈朵云狀,以達到形美花艷之效果。
養(yǎng)護管理
【放置場所】:金雀喜光耐旱,宜放于陽光充足,空氣流通之處。冬季比較耐寒,金雀花
金雀花
黃河以南可在室外越冬,最好連盆埋于土中。
【澆水】:掌握不干不澆,澆必澆透的原則。特別是在開花期要注意保持盆土的濕潤,可延長其花期。
【施肥】:冬季休眠期可施一次基肥,春季開花前施一次水肥,可延長花期。開花后,再施一次追肥,促進枝葉生長。平時適量施以稀薄肥水即可。
【修剪】:冬季落葉后,可剪去各種影響樹形的枝條。春季開花后,金雀花
金雀花
則剪短開過花的枝條,以促生新的花枝。生長旺盛期,可隨時進行徒長枝的修剪,并適當摘心,以保持樹形的美觀。
【翻盆】:每隔2-3年翻一次盆,時期以早春為宜。翻盆時可去掉1B2左右的舊土,并將過長的根適當剪短。還可結合翻盆進行提根造型。
觀賞
金雀以觀花為主,5-6月開花期為最佳觀賞時期。平時亦可觀賞各種造型的樹姿。該樹盛開的花朵,如展翅欲飛的金雀,滿樹金英,微風吹拂,搖搖欲墜,甚為悅目。
病蟲防治
金雀花生長在無污染的山區(qū)、半山區(qū),病蟲害極少,無需施藥防治。
主要價值
觀賞價值
金雀花
金雀花
在園林中業(yè)大受歡迎,從行道樹到地被植物,再到垂直綠化材料,都有豆科成員得蹤影,紫藤、龍爪槐、合歡、三葉草、油麻藤等廣受好評,而染料木屬得金雀花也有著眾多獨特的優(yōu)勢,它除了能耐貧瘠土壤,改善土質外,還可耐干旱,抗強風,可以在自然條金雀花
金雀花
件較為惡劣的環(huán)境下生長。
有實用性,并不意味著喪失觀賞性,金雀花則將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。它的外觀精致小巧,細小的復葉泛著獨特的銀綠色光澤。春天是金雀花的開花季節(jié),成簇金黃色的花朵擠滿枝頭,熱烈奔放,遠遠望去,只見金黃一片?;?,花期也長,如在第一次花后及時修剪,很快就能開出第二批花來。
在國外,新建庭院中金雀花的使用頻率非常高,因為它有著令人驚詫的生長速度。只要條件合適,在兩三年生長成蓬型3米左右的植株是不成問題的。它能以最快的速度,完美地達到預期的設計效果。
園林綠化:金雀花具有諸多優(yōu)勢,在中國卻一直沒有得到實際應用。這完全是由于染金雀花
金雀花
料木屬的植物在中國的園林中從 無應用。金雀花由新西蘭引入中國大面積試種也不過才兩三年,上海近幾年的適應性種植,已證明了它對上海的氣候完全適應,并正逐步在街頭綠地推廣,取得了良好的評價。
但以金雀花自身抗性強的優(yōu)勢而言,土質差、風沙大、降水少、日照強的北方,尤其是西北部分地區(qū),才是它更為理想的展示舞臺。金雀花的出現(xiàn),緩解了一些北方地區(qū)植物品種單調,開花植物少的情況。相信隨著對金雀花認識的深入,在綠化祖國大西北的工程中,將會越來越多地出現(xiàn)金雀花的倩影。
藥用價值
金雀花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多種維生素、多種礦物質等成分金雀花。野菜金雀花性味微溫甜,具有滋陰、和血、健脾的功效。治勞熱咳嗽、頭暈腰酸、婦女氣喘白帶、小兒疳積、乳癰、跌打損傷等。《植物各實圖考》載"滋陰,補 陽"?!渡虾3S弥胁菟帯份d"活血祛風,止咳,強壯。治頭暈頭痛、耳鳴眼花、肺虛久咳、小兒疳積"。
性味歸經 酸、澀,溫。
功能主治
根:滋補強壯,活血調經,祛風利濕。用于高血壓病,頭昏頭暈,耳鳴眼花,體弱乏力,月經不調,白帶,乳汁不足,風濕關節(jié)痛,跌打損傷。
花:祛風活血,止咳化痰。用于頭暈耳鳴,肺虛咳嗽,小兒消化不良
用法用量 4~5錢,外用適量,鮮全草搗爛或干品研粉敷患處。
制作指導
1. 健脾補腎,明目聰耳:陽雀花,同豬肉做湯或蒸雞蛋服。
2. 治干血勞:陽雀花四兩至半斤或鮮品二至三斤,蒸后分多次服。
3. 治頭暈頭痛:陽雀花一兩,天麻八分。水煎服。
4. 治虛勞咳嗽:陽雀花(蜜炙)一兩,枇杷芋、羌活各三錢。水煎服。金雀花
金雀花
【摘錄】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(shù)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,其毒性為小鼠腹腔注射乙醇提取物的LD50為10g/kg莖、葉。
【用法用量】 內服:煎湯,1~5錢;或研末。
功效
金雀花性微溫、味甜,入肝、脾二經;具有滋陰,和血,健脾的功效;
主治勞熱咳嗽,頭暈腰酸,婦女氣虛白帶,小兒疳積,乳癰,跌撲損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