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產(chǎn)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省區(qū)
國外分布:越南、斯里蘭卡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
形態(tài)特征:
攀援灌木,多分枝,無毛或幼枝被疏短柔毛,高1-4米,枝褐色。奇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小葉通常7-17片,有時多至27片,葉軸長5-12厘米,無毛,小葉片堅(jiān)紙質(zhì)至近革質(zhì),卵形、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,長1.5-4厘米,寬0.5-2厘米,先端漸尖而鈍,基部楔形至圓形,常偏斜,全緣,兩面均無毛,上面光亮,下面稍帶粉綠色;中脈在腹面凸起,側(cè)脈細(xì),4-7對,開展,在未達(dá)邊緣前會合;小葉柄極短,長2毫米,無毛。圓錐花序,叢生于葉腋內(nèi),通常長2.5-5厘米,總梗和花梗均纖細(xì),苞片及小苞片不顯著;花芳香,直徑4-5毫米,萼片卵圓形,長2.5毫米,寬2毫米,先端急尖,內(nèi)外兩面均無毛,邊緣被短緣毛;花瓣白色、淡黃色或淡紅色,橢圓形,長5毫米,寬1.5毫米,先端急尖,無毛,有縱脈紋;雄蕊10,花藥縱裂,花絲長者6毫米,短者4毫米;雌蕊離生,長3-5毫米,子房長圓形。蓇葖果橢圓形或斜卵形,長1.2-1.5厘米,寬0.5厘米,成熟時紅色,彎曲或直,頂端急尖,有縱條紋,沿腹縫線開裂,基部有宿存萼片。種子橢圓形,長約1厘米,橙黃色,為膜質(zhì)假種皮所包裹?;ㄆ?-9月,果期5月至翌年3月。
本種與紅葉藤Rourea minor(Gaerm.)Leenh.很相近,其區(qū)別在于小葉對數(shù)較多,長不超過4厘米,基部不對稱,花序較短,一般長2.5-5厘米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100-600米的山坡或疏林中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