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產(chǎn)我國臺灣(臺北、臺東)。
國外分布:琉球、菲律賓、印度尼西亞(蘇拉威西、馬魯古群島)巴布亞新幾內(nèi)亞、密克羅尼西亞、波利尼西亞也有分布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常綠中型喬木,通常附生,小枝淺黃至黃褐色,平滑,葉近對稱,革質(zhì),兩面無毛,皮孔下陷,長卵形,長16-22厘米,寬4-6. 5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稍歪斜,基生葉脈延長,側(cè)脈6-11對;葉柄有糠秕狀鱗片,短粗,內(nèi)彎曲,長0.5-1.5厘米;托葉披針形,薄膜質(zhì),黃白色,長1.5-2.5厘米,早落。榕果單生或成對腋生,卵圓形,直徑 8-10毫米,成熟時橙黃色至紫紅褐色,表面光滑,無基生苞片,有3-6毫米長的短總梗;雄花花被片4,白色或黃色,雄蕊1稀為2,無退化雌蕊;癭花無柄或具短柄,花被片4,子房光滑,橢圓形或倒卵形,花柱側(cè)生或近頂生,柱頭膨大。瘦果短橢圓形,直徑 8-10毫米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