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竿高3-8米,直徑1-4.5厘米,尾梢稍下垂,下部挺直;節(jié)間長30-70厘米,幼時薄被白色蠟粉,并疏被淡色或棕色貼生小刺毛,竿壁??;節(jié)處不隆起,常于竿第一至五節(jié)的籜環(huán)之上下方均環(huán)生有一圈灰白色絹毛;分枝常于第八節(jié)至第十節(jié)以上才開始,以數(shù)枝乃至多枝簇生,主枝稍粗長?;X鞘早落,革質(zhì),質(zhì)脆而硬,背面幾遍布貼生暗棕色刺毛,先端向外緣一側(cè)稍傾斜,微呈不對稱的寬拱形;籜耳不相等,微有皺褶,邊緣具卷曲細長繸毛,大耳長圓形或披針形,長1-1.5厘米,寬4-5毫米,其末端近呈圓形而稍斜向下方,小耳近卵形,其大小約為大耳的1/3,其末端稍斜向上方;籜舌高1毫米,邊緣呈不規(guī)則齒裂;籜片直立,稍呈不對稱的卵形至卵狀三角形,其長度約為籜鞘全長的1/3-1/2,背面被極疏棕色刺毛,腹面粗糙,先端漸尖具硬尖頭,基部兩側(cè)作心形收窄后即與籜耳相連,此相連部分為2-3毫米,邊緣下部被細纖毛,尤以邊緣基部的纖毛為密,籜片基部寬度約為籜鞘先端寬的3/4。葉鞘無毛,具中脊,縱肋隆起;葉耳狹卵形至鐮刀形,邊緣具少數(shù)長繸毛,有時無葉耳或葉耳與縫毛均缺;葉舌高不及1毫米,先端圓拱,?呦賦藎灰鍍咝沃料咦磁胄?,?8-18厘米,寬1-2厘米,上表面無毛,下表面密生長柔毛,先端漸尖具鉆狀尖頭,基部近圓形或楔形。假小穗單生或以數(shù)枚簇生于花枝各節(jié),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,長2-3.5厘米,寬4-5毫米;先出葉長2.5毫米,具2脊,脊上被短的纖毛;具芽苞片2或3片,寬卵形,長達7毫米,無毛,具19脈,先端圓鈍具短尖頭;小穗含小花4-6朵,中間小花為兩性;小穗軸節(jié)間形扁,長2.5-3毫米,無毛,頂端膨大;穎僅1片,卵狀長圓形,長9毫米,無毛,具15-17脈,先端鈍具短尖頭;外稃卵狀橢圓形,長12毫米,無毛,具17-19脈,先端急尖而具短尖頭;內(nèi)稃披針形,稍短于其外稃,長11毫米,具2脊,脊上無毛,脊間5或6脈,脊外每邊3或4脈,頂端呈三叉狀并具一簇白色細長毛,邊緣呈不規(guī)則齒裂;鱗被不相等,邊緣被長纖毛,前方2片匙形,長3毫米,后方1片近倒卵狀橢圓形,長1.6毫米;花絲細長,花藥長4毫米;子房卵球狀,長1.5毫米,頂端增粗并被長硬毛,基部具子房柄,花柱長0.5毫米,被長硬毛,柱頭3,長5毫米,羽毛狀。成熟穎果未見。
生長習(xí)性:
常栽培于江河兩岸及村落附近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