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云南東北部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竿柄長5-10厘米,粗1.8—2.5厘米。竿直立,高達4米,粗1.5-2.5厘米;節(jié)間一般長15-17(20)厘米,竿基數(shù):節(jié)間長3—6厘米,圓筒形,無毛,幼時微被白粉,無縱向細肋,竿壁厚2.5—5毫米;籜環(huán)隆起,幼時被微毛或無毛;竿環(huán)較平坦或在分枝之節(jié)為隆起,幼時有時微被白粉;節(jié)內(nèi)長2—3毫米,幼時其間有時功;微被白粉,顏色綠,但較節(jié)間為淡。竿芽三角狀卵形,表面具小硬毛,邊緣生纖毛。枝條在竿每節(jié)為(3)7-18枝簇生,與竿作小于45度的銳角開展,直徑1-1.5毫米。筍紫色,具極稀疏的黃褐色或灰黃色刺毛,微被白粉;籜鞘宿存,長于其節(jié)間,革質(zhì),長圓形,頂端寬1.5—2厘米,兩肩常微高起而略呈“山”字形,背面;行時微被白粉和極稀疏的黃褐色刺毛或小刺毛,縱向脈紋明顯,邊緣無纖毛;籜耳及鞘口縋毛俱缺;籜舌略呈“山”字形突出,常不對稱,無毛,高不及1毫米;籜片長三角形至帶狀披針形,薄革質(zhì),在竿之下部籜者直立,上部者外翻,基部不二收縮,窄于或顯著窄于籜鞘之頂端,無毛,常于展而不內(nèi)卷。小枝具(1)2葉;葉鞘長1.5—3.5厘米,邊緣無纖毛;葉耳及鞘口縫毛俱缺;葉舌截形,無毛,高不及1毫米;葉柄長約1毫米;葉片狹披針形,無毛,長4-10厘米,寬5—10毫米,基部闊楔形,次脈2(3)對,小橫脈不甚清晰,葉緣具小鋸齒而稍粗糙?;ㄖξ匆?。筍期8月。
生長習性:
生于海拔2700—3650米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